甲醛在化工和实验室的应用非常广泛,具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,主要作用就是起到消毒防腐的作用,很多实验室和医院在保存标本时都采用的是福尔马林溶液,它就是稀释过后的甲醛溶液,浓度在35%-40%左右。在新家装修的材料中,甲醛也是常客,而甲醛属于一级致癌物,对人体的危害不容小觑。但甲醛在医学上也被应用于治疗脚汗和腋臭,所以理性看待甲醛,不要过分抵制。
新家装修,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一门大学问。从家具材料,大到装修后所带来的健康问题,装修就像是一场考试,其中甲醛就是考试中反复要考的重点,而关于甲醛这么一个知识点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,从而踩雷甚至影响到身体健康。想要在装修考试中得满分,重点突破甲醛这个点,让我们一起来学习。
一、甲醛是常见的室内污染物
中国的甲醛超标其实很普遍,在几年前的时候就爆出了新房装修甲醛超标的事件,但那个时候并没有多少人在意,直到后来一些真实案例曝光后,很多人才意识到甲醛的危害。一般来说,一天24小时我们要在房子里花掉1/3的时间,所以说室内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其实很大,而装修过程中所使用的家具材料,比如人造地板、油漆、化纤家居等等都含有大量的甲醛。而甲醛对人体的眼睛、呼吸道、肺部、血液等多个器官组织都有影响,早在2004年的时候,世卫组织就将甲醛列为一级致癌物。
二、装修甲醛超标,会不会得白血病
相信很多人都看到到过类似的报道:某某住进新家后几个月,被查出患有白血病、淋巴癌,经过调查原来是家里装修甲醛超标了。甲醛确实是致癌物, 尤其会提高鼻咽癌的风险,也有诱发白血病的可能,但是有一个前提:主要是基于职业暴露下的甲醛。什么意思呢?简单来说就是职业病,比如某某在石油工业、制鞋厂工作等等,由于工作的原因会长期接触高浓度的甲醛,那么患白血病的概率要高。对于普通人来说,一般只能接触到低剂量,装修中的甲醛超标和白血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,但对人体确实有害。
三、新房装修后刺鼻味道并非就是甲醛
一般来说我们闻到的刺激味道其实并非都是甲醛,而是油漆、粘合剂等材料中的甲苯等苯系溶剂气味,这些气味来自于总发挥有机物,不仅难闻,对人体也有害处。而甲醛更多时候我们闻不到,因为我们装修时接触到的甲醛都是低浓度的,若是你闻过福尔马林的气味,你就会发现甲醛其实是一股腐臭的气味。
四、新房装修多久后,甲醛才消失
装修过程中,甲醛的主要来源就是各种板材之间的粘合剂,这些粘合剂的主要材料是酚醛树脂、尿醛树脂或者三聚氰胺树脂,但是这些树脂需要用到甲醛才能合成,因此成为了释放甲醛的主要来源。若是没有经过特殊处理,这些树脂会源源不断的释放甲醛,时间可长达15年以上。而且有些家庭虽然房子很老,但是所使用的家具都是新的,依旧是存在甲醛超标的问题。
但抛开剂量谈毒性是不行的,虽然说甲醛可以存在很长时间,但新房装修后大约一年,浓度基本已经可以降到很低很低的状态了,住进去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太大的伤害。
五、绿植和活性炭并不能彻底消灭甲醛
在新家养一些绿植或者放一些活性炭是很多人的做法,但其实这些办法的效果都很有限。绿植通过呼吸作用将室内的甲醛吸走,但是吸收速度是很慢的。而活性炭虽然拥有很强的吸附能力,但是它是个死物,也就无法将甲醛分解。所以说仅靠这两种办法是无法将甲醛清除干净的,还得做好其他准备。
装修考试中,另外一个重点来了,如何正确地除甲醛呢?
甲醛的化学性质很活泼,虽然可怕但是并不难消除,而且甲醛还有一个性质:和空气几乎等重,也就是说甲醛会大量的藏在空气中。而想要除甲醛,试试这三招:
1、通风
这是医生最推荐的办法,主要是好用又不花钱。但是通风这个措施也容易受到限制,比如说有些写字楼无法开窗,甚至没有窗户。一般的家具房屋还算可以,通风措施可以很好的执行,不过最近是夏季,雨水多,开窗通风的时候记得及时关好门窗,以免雨水打湿家具。
2、新风系统
新风系统是优化过后的通风除甲醛的措施,去除甲醛的效果确实很不凑,但是也有局限性,第一是安装成本高,第二是可能需要改变房屋结构,对于商品房来说就比较难实现了,毕竟上下都有邻居。有条件安装的朋友,可以选择新风系统。
3、除甲醛空气净化器
这也是一个好办法,但是很多人在购买净化器时都不知道该怎么选,那么跟着淘券社学,让你不踩雷。
首先要看净化器的净化能力:甲醛CADR值,指标越高说明除甲醛能力越好。而且购买甲醛净化器时这个指标是必须拥有的,不然都可以算做是欺骗消费者。再者看净化能力:CCM值,指标越高说明净化越持久。上文也说了甲醛释放时间长,那么就需要长周期的去净化甲醛,所以说净化持久力也是要考虑进去的。通过这两点,相信能够帮你选到一个心仪的除甲醛净化器。
结语:想要控制室内的甲醛浓度,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做到的,而且也不是一种办法就能一劳永逸的,需要配合多种办法且长期的去控制甲醛浓度,急是急不来的。时间宽裕的朋友,可以在心房装修后2-3年后再入住,这样安全性更高。
什么是买房补充协议?补充协议中的这7个方面至关重要
优惠|2022-04-26
美食|2022-04-25
母婴|2022-04-22